

有很多网友都想知道关于这六个省份,下雨下疯了|地知识局的话题,和暖风过境时出现什么天气这样的相关话题,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_
全人文地理每日文章
微信公众号地知识局
NO2457-南方六省有大雨
文冷夜寒星
校对顾寒樱/
5月4日起,我国南方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省份出现剧烈强降雨。5月6日,福建邵武单日降雨量破纪录。超过250毫米,江西宜黄超过300毫米,相当于年平均一天降雨量的六分之一。
今晚继续
大雨倾盆而下,洪水随之而来。江西、福建等地21条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2条河流遭遇有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广东广州、河源,江西福州、赣州、新余,福建三明、龙岩等城市均遭受洪涝灾害。每个城市都向公民发布了防洪指南。无数的村庄和城镇受到洪水的威胁。截至5月8日,仅江西省受灾人数就超过50万人。
江西抚州等地受灾严重
国家救援力量星夜驰援
广东、福建、江西为何在夏季遭遇如此猛烈的暴雨灾害?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冷暖对决下的倾盆大雨
大雨属于高强度降水,标准是24小时降水量超过50毫米,持续多日可能造成严重灾害。与其他国家相比,这种密集降水在我国尤为常见,这与我国独特的季风气候有直接关系。
从东亚到南亚,有世界上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在之前的《东亚季风区》中,我们讲到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导致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出现东亚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此外,我国青藏高原在内陆形成了巨大的地表低压区。周围的空气被吸入内陆,从而加强了夏季风。东亚季风的范围甚至延伸至北纬50的黑龙江。由此形成了从巴基斯坦到黑龙江盆地地表最大的季风区。巨大的季风带来的降水也成为近30亿人的生存基础。
青藏高原是东亚季风形成的强大推动力
季风区示意图
但年降水量在整个季风区分布并不均匀,区域和时间差异仍然很大。季风区东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将把南部海面的暖湿空气带到北部,而北部的冷空气与暖锋汇聚,冷空气下沉,温暖潮湿的空气上升,形成降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对雨带的分布影响很大
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南北移动,伴随的雨带也南北移动,使我国各地在不同时间出现降水,农业生产也相应安排。每年3月至5月是华南地区洪水前的降水阶段。
又到了出门流水的季节
但降水的类型有很多种,可能是持续降雨,也可能是大风、阵雨。锋面降雨的具体情况取决于具体的锋面条件。
如果暖湿空气的力量较强,暖气团就会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当暖风经过时,会出现持续降水,但强度较小,经过后局部气温会升高。
暖锋雨
当冷气团较强时,会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冷空气移动速度加快,锋面猛烈上升,刺激对流。短时间内,将有大风、阵雨、大风、降温、强降水。经过之后,温度和湿度都会发生变化。都会下降。
冷锋雨
从结果来看,两种模型各有优缺点。不过,南方省份近期遭遇的既不是冷锋,也不是暖锋,而是“准静止锋”。
过度挑衅反应热烈
如果冷暖气团的力量相等,锋面很少移动或移动得很慢,就会出现准静止锋面,相当于停在你的上面不走。
当冷暖气团均匀匹配时
出现准静止锋面
准静止锋的暖锋和冷锋斜率都很平缓。沿着锋面滑动的暖空气可以延伸到锋面很远的地方,因此云区和降水区也很广阔。这种持续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但强度较小。正所谓“雨下大雨,几天不开”。
头顶上悬挂着一条准静止的锋线,可能会下十天甚至一个月的雨。
感觉自己快要发霉了
每年冬春和深秋,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后不断减弱,直至被南岭山脉阻挡,形成——华南准静止锋,成为影响华南的重要天气系统。
区分中国气候和环境的几座重要山脉
阴山一,秦岭一,南岭又一
华南准静止锋位置随季节变化。冬半年,锋面北侧冷高压较强,故位置偏南。冬至前后,甚至可能推进到南海北部。此时华南地区受冷空气控制。降水不是很大。
春分后夏半,南侧力量逐渐增强,锋区逐渐北移,华南进入持续时间长但强度不高的降水过程。
华南准静止锋也有季节性波动
北侧有冷空气,南侧有暖湿空气
但今年的特别之处在于,在华南准静止锋持续降雨的同时,来自南北的暖空气和冷空气却在为前线源源不断地提供增援。
4月中旬开始,从中国的云南、广西、海南到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泰国,都出现了40以上的高温。越南气温再创新高,达到441,泰国曼谷、普吉岛等地也出现了40以上的极热气温。体温一度达到54,菲律宾部分地区体温接近50。
温差巨大,但冷暖空气暂时僵持
导致锋面准静止,锋面北侧出现高强度降水
但长江流域,上海、杭州、南昌等城市经历一段时间降水降温后,5月7日左右气温仍徘徊在20左右,比海南低20。这是冷空气造成的。
这导致“华南准静止锋”南北两侧温差过大,但仍处于胶着状态,迫使“华南准静止锋”插入一段“短时强降水”期。此次“长期低强度降水”,在南岭至武夷山脉地区的山区,降水尤为强烈。江西宜黄单日降雨量达300毫米,直接引发一系列洪涝灾害。
可以说,我们正处于雨带的中心。
一天降雨量300毫米,宜黄一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左右
因此,无论是5日以来的江西、福建的暴雨,还是7日以来的广东的暴雨,实际上都是沿着准静止锋线的两次极强的冷暖空气对流的结果。
但随着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土地迅速升温,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将日益减弱。
而且,据预测,5月16日前后,南海夏季风将爆发,西南气流将把更多的水汽从热带印度洋和南海输送到东亚大陆,对流性强降水将明显增加。南部地区。冷暖空气对峙的前线也将从华南地区转移至江淮地区。一般来说,所谓的“江淮准静止锋”将在6月至7月形成,我国季节性降水将进入——梅雨的下一阶段。
江淮准静止锋形成梅雨
不过,根据中央气象局目前预报,10日至13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华南、江南中南部、西南部地区,以大到暴雨为主,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华南地区的强降雨将持续到5月中旬,完全结束还需要一段时间。
寒暑几度轮回
如果从更长的时间来看,今年春季冷空气过度南下以及华南和中南半岛的极端高温可能与拉尼娜现象的“衰退过程”密不可分。
我们之前说过,东太平洋异常变暖是厄尔尼诺现象,异常变冷是拉尼娜现象。两者及其衍生的气象变化统称为ENSO循环。这是一个长期的年际变化。虽然远在地的另一边,但它也被称为ENSO循环。它将通过一系列因果链影响中国的季风气候。
厄尔尼诺+拉尼娜+衍生气象变化,ENSO周期
这是太平洋地区的年际变化
而中国就在太平洋边缘
一般来说,拉尼娜年,冷空气活动相对比较频繁,拉尼娜现象已经持续了三年。今年冬春季节频发的寒潮、沙尘暴与此不无关系。
无论是冬天的寒潮还是春天的沙尘暴
都与中纬度西风带的大幅波动有关
西风带与太平洋ENSO循环间接相关
但无论是三月的沙尘暴,还是五月的大雨,一切都会过去的。4月21日,世界气象组织在《2022年全气候状况报告》中表示,异常持久的拉尼娜现象时隔三年结束,热带太平洋目前处于ENSO周期的中性至温暖状态,既不是厄尔尼诺现象,也不是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正在消退
2023年1月上旬至2023年3月上旬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
接下来8个重叠3个月期间的ENSO概率预测
国家气候中心综合监测数据、气候模型和统计方法预测,2023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完全相反,其影响也基本相反。按照常规推测,我们可能要面临暖冬、北方干旱、南方洪涝等异常天气和气象灾害。2014年至2016年最后一次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2016年创下全历史上最温暖的新纪录。
南半夏季热带太平洋变暖
造成全气候变化的是厄尔尼诺现象
今年2月至4月中、东太平洋低表海气温异常高温
预示该地区即将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然而,ENSO周期已经催生了各种非常规运行,例如中心型厄尔尼诺;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变对中国的影响,需要反馈时间;赤道东太平洋能否顺利进入厄尔尼诺现象?
仍然存在很多未知因素,预测未来几个月的天气仍然极其困难。
如果我们比较去年10月、今年1月和4月
你会发现赤道东太平洋确实正在从拉尼娜转向厄尔尼诺
总之,由于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气温和降水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构成我们气候特征的众多因素的任何变化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灾难。由此可见气象知识的重要性。
而且,关于今年的厄尔尼诺预测,我们稍后也会专门发表文章。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知识局立场
封面涂虫创意
结尾
本篇文章详细讲解了这六个省份,下雨下疯了|地知识局的题和暖风过境时出现什么天气相关的题,希望能帮助到诸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