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气象预报天气,东丽气象预报天气

 admin   2025-07-30 01:40   7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本文主要介绍苏联气象预报天气,以及东丽气象预报天气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964年4月10日《科学杂志》第1版

顾振超先生参加斯德哥尔摩数值天气预报会议备忘录

顾振超先生是我国现代大气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以其众多的开创性贡献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深受大气科学界的推崇和爱戴。他生前影响巨大,1964年4月10日《科学新闻》第225期用四版篇幅介绍了他的成就,但由于他的英年早逝,他不再为世人所知,而是被世人所知。关于他的资料很少。这里,我们只是介绍一下顾振超先生创建中国数值天气预报事业的故事,以便大家了解这位杰出的科学家。

1947年至1950年,顾振超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师从卡尔古斯塔夫罗斯比的博士生时,他的研究方向是数值天气预报。新中国成立后,他立即放弃医生辩护,接受恩师涂长旺、赵九章的号召,立即回国为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

回国前,他在知名期刊《气象学杂志》上发表了数值预报中影响函数迭代关系的文章。回国后,他立即担任中科院与当时中央气象局联合组建的天气分析预报中心主任,开创了新中国天气预报事业的先河。陶诗言等.直到1955年任务结束,顾振超才回到中国科学院地物理研究所。

当时,数值天气预报在世界范围内试验成功才四五年时间,顾振超先生在赵九章主任的支持下,从气象预报骨干中选拔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大学刚毕业,选派人员。中央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物理研究所将组建一支精干的数值天气预报研究队伍。

顾振超写评论、教组员阅读和理解外国文献、在北大等单位选修数学相关课程、翻译苏联科学家的书籍,很快就把年轻人带上了数值天气预报的前沿。同时,他还强调中国要走自己的路,并创造性地提出,在数值天气预报理论中,数值天气预报可以是一个“进化”题,而不是一个初值题。在他的领导下,中央气象局的廖东贤于1956年首次发表了相对简单的数值预报实验结果。后来,顾振超先生带领赵继平先生于1957年利用两层准地转模式在亚洲成功完成了24小时和48小时数值天气预报实验。

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个小轶事。1957年6月上旬,顾振超应邀参加斯德哥尔摩数值天气预报会议。一位瑞典气象学家告诉笔者,他当时还是青少年,没有参加会议,但10年后他进入会议举办地气象研究所时,仍然听到有人说顾振超来过这里。据会议报告称。

当时,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刚刚升空,与会的西方科学家看到顾振超带来的显示数值预测结果的大型气象图时,都惊呆了。他们想知道中国是否也有自己的计算机。顾振超回说,其实数值预测的结果是由几十位统计学家具体计算出来的。这一集也充分展现了顾振超先生的科学远见。这意味着我国的数值天气预报研究不能等到计算机出现,而必须迈出第一步。

事实上,从1958-1959年的这次会议之后,中国就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其数值天气预报组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就已经有了计算机。中国首次用计算机实现数值天气预报。据笔者统计,顾振超先生及其数值天气预报团队在1955年至1959年间发表了约20篇高质量论文。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值天气预报团队的成员以及顾振超推荐去苏联研究数值预报的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后来成为了我国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基础。卢建华


想了解更多关于苏联气象预报天气和东丽气象预报天气详细的相关内容,记得关注收藏不迷路。

本文地址:http://www.25jiujiu.com/post/19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