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关于书评|《被遗忘的大流行西班牙流感在美国》和美国医护人员抗击疫情感受的题是怎么回事吗?听小编为你带来讲解吧!
本书适合与约翰M巴里(JohnM.Barry)的《大流感一场致命瘟疫的史诗》一起阅读。前者还原了美国疫情的感染过程、疫情数据、后续研究和社会影响,后者则提供了更详细的介绍。“西班牙流感”期间整个社会医疗结构的发展与转变。本书和《大流感》都承认“西班牙流感”起源于美国的现代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的是1918年春季美国流感异常的死亡率曲线。
从今天来看,疫情是“全化”时代人类遭遇的第一场大瘟疫。现代条件下,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升级,按理说应该足以应对疫情。题是,同样在现代条件下,人员和物资的流动也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全人口流动为病和细菌的进化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在经历了各种免疫系统、气候环境条件和治疗方法之后,这次疫情确实威力惊人。——我认为新冠病或许也不能幸免于这次经历。这个过程要么是在人类社会,要么是在实验室。
——许多首次接触西班牙流感的医务人员认为,这种疾病远比任何流感都危险。最常见的测是肺鼠疫,即中世纪的“黑死病”,它像流感一样通过呼吸道传播。1910年至1917年,肺鼠疫在中国造成大量死亡,1917年,约有20万华北劳工漂洋过海到法国打工,其中许多人途经北美。也许他们带来了这种疾病,这种疾病被新的环境所改变,现在以所谓的西班牙流感的形式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11年,中国人就为应对疫情提供了可靠的案例。医护人员的测有些不合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约有14万名中国劳工援助欧洲。1916年和1917年上半年,英法主要是自行招募,人数较少。1917年8月,北洋政府对德、奥宣战,并招募大量以山东为主的工人前往欧洲支援。由于1917年一艘劳务运输船在大西洋被德国潜艇击沉,后来航线改为横渡大西洋——经加拿大——经英国——然后前往欧洲大陆前线。
1911年初伍连德成功抗击东北鼠疫后,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的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有了较为完善的鼠疫应对模式,尽管执行中常常出现疏忽。后来1917-1918年和1920年的瘟疫都在半年内得到了控制。其中,1917-1918年鼠疫于1917年8月在内蒙古出现,1918年初蔓延至华北,1918年3月下旬、4月初被彻底消灭。
值得注意的是,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疾病。这种细菌的潜伏期一般约为1至6天,最长不得超过12天。鼠疫可以在尸体中存活数月,在粪便中存活约一个月。作者指出“以上都只是理论上的推测”。医护人员作为专业人士,怎么可能不知道鼠疫的特点呢?一些欧洲医生也将其视为“俄罗斯流感”。
本篇对于书评|《被遗忘的大流行西班牙流感在美国》和美国医护人员抗击疫情感受的题解完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