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讲解一些关于榆中气象服务守护一方产业和榆中县上庄村天气预报的题,希望帮助到大家。
渝中区气象服务保一业
甘肃经济日报齐玉杰榆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兰州市东郊。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面积3301平方公里,辖8个镇、15个乡、4个社区、268个行政村、424万人,有汉、回、壮、满等12个民族。
暴雨、冰雹、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气象条件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农业气象灾害也比较严重,直接影响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威胁农业增产和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暴雨、冰雹、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给榆中县农业经济发展带来自然不利影响。榆中县重点建设“六个一”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重点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1
“设施+技术”破纸
春耕时节,榆中县田野里一派劳作景象。下关营镇镇政府大厅设有气象信息服务云。市长张蛟龙介绍,榆中现有4个气象信息服务云,分布在气象防灾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人口密集区域。人们可以在上查询近期气温、降水量、湿度等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此外,榆中县的预警信息共享也成为当地避灾的“法宝”。在榆中县气象局,操作员登录该县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一张清晰的GIS渝中地图呈现在小编的面前。地图上分布着4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可以对周边乡镇、村庄进行实时监测。每10分钟、30分钟、1小时监测和查询实时降雨量和温度数据。
小编注意到,地图上叠加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当降雨量超过一定阈值时,会通过图标闪烁、声音、滚动条等方式实时报警,提醒值班人员注意。
榆中县气象灾害频发。2017年12月29日,县气象局向全省上报《榆中县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去年1月6日,该项目正式获得省气象局立项。一年来,榆中通过“六个一”基础能力建设,实现了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规范化,有力提升了当地防灾减灾建设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系统。
一年来,榆中县气象局利用该全年平均发布预警信息、降雨信息、天气过程预报等气象短信35万条,为防灾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农业生产提前。
2
“六个一”打通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
榆中市是气象灾害多发地区。为有效防范和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解决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题,榆中县把“六个一”标准化建设作为完善基础服务的关键举措,着力打造“一””,构建“一图、一张网、一把尺、一支队伍、一张账本”的立体预防服务体系。
兰州市气象局气象台副台长李秋明介绍,所谓“一台账”,就是对人口密集地区的幼儿园、中小学、大专院校、综合医院等进行现场调查。测量榆中县地区的经纬度,输入数字信息数据库。同时,记录全县中小河流、山洪河道、地质灾害危险点总量,实现水务、国土部门普查数据共享。
“一账通”还记录了防灾减灾设施数据,记录了榆中县部署的4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其中新增国家级气象站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实现乡镇全覆盖。
“一张图”是气象防灾减灾动态作战地图,让指挥调度更加精准。
构建“一张网”,榆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领导,防灾减灾成员单位领导、联络员,防灾负责人共356人各乡镇、行政村的减灾工作,纳入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群内,通过QQ群、微信群、政务内网、钉钉群等多种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和服务产品。通过构建预警发布“网络”,信息覆盖面更广。同时,统一的服务资料“一把尺子”将使决策服务更加规范;打造“一支队伍”,让预警服务更加高效。
“过去,政府都是通过敲锣、扩音等传统方式来防灾减灾。现在,有了气象部门建立的气象服务云和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组,信息便捷畅通,各乡镇、街道、村庄、社区的应急人员也可以反馈气象信息并相互沟通。张蛟龙说,“特别是由于去年4月15日晚春寒冷天气,政府干部提前三天收到预警信息,提前提醒菜农推迟种植,帮助农民避免了灾害。”
按照“一把尺子”的要求,该县从响应标准、响应群体、服务内容等方面制定了榆中县重大气象灾害“响应”制度。当强降水发生时,气象工作人员将通过气象预警点对点地向县、乡、村领导及相关责任人传递信息,提醒各级政府和灾害相关部门做好防范工作。
渝中兴隆山管理中心导游部经理黄伟对去年的大雨记忆犹新。“去年8月7日,仅仅一天的降水量就达到了100毫米。我在这里工作了28年,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雨下得这么大。感谢前一天市县有关部门的电话,我们成功疏散了山上的游客,并停止售,才避免了危险。”
“在防灾减灾队伍建设方面,榆中县共有292人纳入集团管理。总之,‘六个一’建设实际上是解决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题的办法。””。榆中县气象局副局长蒋成成认为。
通过“六个一”标准化建设,天气预报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六个一”标准化建设一年来,虽然榆中气象灾害时有发生,但每次灾害都没有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3
用心服务,守护产业
榆中是陇上著名的高原夏菜种植基地,但对于当地农民来说,立业难,守业更难。过去,一场大雨或冰雹过后,农民损失大部分农作物或全部收成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今,通过“六个一”构建的完整防灾减灾模式,使榆中农业生产基本摆脱了恶劣天气的影响。不仅如此,榆中县气象局还为全县一村一品的农业种植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高原夏令蔬菜是该县麻坡乡上庄村的主要产业。“种菜最担心的就是冰雹,为了减少菜农损失,县气象局根据冰雹路径,在麻坡建立了人工防雹作业点,保护了蔬菜产业。”马坡乡上庄村党委书记丁书元说。
除了人工防雹外,榆中县气象局还根据农作物的特点,提供更加精准、周到的服务。他们对当地玉米、马铃薯农业试验田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上传数据库。针对全县温室经营发展情况,通过建立模型、确定指标,实现环境气象条件对温室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危害程度预测,提出相应措施,产生服务产品。
丁淑媛说“现在种庄稼都要提前看天气预报,春耕遇到寒冷天气,村民就推迟播种,遇到风沙天气,村民拉下窗帘,加固大棚。随着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随着减灾水平不断提高,该村灾害损失已减少30%。”
本文介绍榆中气象服务守护一方产业,以及榆中县上庄村天气预报对应的相关内容已经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发表评论